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攻頂喜馬拉雅山的榮耀背後,是雪巴人用命換來的

對每一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人來說,背後絕對少不了雪巴人的幫助。

一直以來,對熱愛登山的人來說,喜馬拉雅山上的聖母峰,絕對是他們心中最崇高、尊敬和理想的目標──無論是世界第一高峰、世界屋脊、聖山之美名,都讓人有著想要親臨其芳澤的期待,其巍峨的山勢、潔白的身姿、壯闊的視野,交織出人類的渺小和大自然的澎湃。

已逝的知名英國(UK)登山家、最終在嘗試攀登聖母峰但一去不復返的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就曾說過一句「因為山在那裡」的名言,至今成了許多登山家奉為圭臬的哲理。

然而,攀登聖母峰本身就不易,除了海拔8848公尺的極端高度,登山者還得克服全年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約30度的折磨,加上冰川地形、積雪問題、雪崩危機,還有缺氧、失溫、高山症與失足等潛在因素,此外,還得面臨變幻莫測的暴風雪和天氣問題,縱使登山者做足了萬全準備、體能訓練也到位,危險程度還是相當高。

Travelling is fun.

雪巴人默默做著維持登頂目標的任務

根據統計,自有紀錄以來,攀登聖母峰而意外罹難的人數已經超過300人,至今也有200多具遺體依然遺留在登山路徑上,而《NPR》報導,在聖母峰上死亡的人數中,有1/3是負責搬運行李、氧氣瓶、擔任嚮導的雪巴人。

雪巴人是一支居住於喜馬拉雅山側的少數民族,大部分為尼泊爾(Nepal)人,由於長年生活在高山、對山的了解和熟悉都優於他人,因此是天生的嚮導,為各國登山隊提供支援和後勤服務已成為雪巴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大多數雪巴人都在山上工作,他們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人引領到山頂,沿途設置繩索和繩梯,從食物、帳篷和氧氣瓶等東西全部搬至山上──這些工作為他們的社區帶來了金錢和發展,但對雪巴人來說,卻沒有什麼榮耀。

因為,當有錢的登山隊靠著大把大把的鈔票攀登上聖母峰時,一般人其實並不知道,這是雪巴人用命換來的,而且外人只記得登山客的名字,而不是辛苦的雪巴人。

在過去的聖母峰登山歷史裡,雪巴人在陪世界各地的登山客登頂時,他們甚至沒有相關登頂的證書,雖然這個問題一直在近年才有了解方,但也彰顯了雪巴人長期被忽視的問題。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蜂擁而至的登山客為尼泊爾政府帶來了不錯的收入──光是登山的許可證費用,就高達1萬1000美元,不過,這些錢僅有少數會進到雪巴人的手中,這些雪巴人默默的付出,而且從事的是世上最危險的工作之一。

根據《Himalayan Database》的數據顯示,自1905年喜馬拉雅山有登山紀錄至今,約有300多人喪生,其中有1/3是當地的雪巴人,包含1922年第一次嘗試登頂的過程中,有7名雪巴人犧牲、2014年的雪崩共有16名雪巴人喪命、2015年的尼泊爾大地震,大本營也有7名雪巴人過世。

加上日前的喜馬拉雅山大雪崩,波及一支規模41人的登山隊,死傷人數還難以確認。

雖然雪巴人在聖母峰上的人數,遠比其它國家的人還多,但他們也花更多的時間暴露在最大的危險中。這當中,最險峻的地方包括冰瀑,那裡有巨石大小的冰塊懸掛,有時還非常容易崩落,大多數外國登山客只會經過冰瀑幾次,但在山上的雪巴人,往往會因為要架設裝備,每年進行超過至少20次的攀爬。

你可能也會喜歡...